始于2013年,文案撰寫↓
我們可能是專業(yè)的,滿意為止!

先進事跡材料應當這樣寫

先進事跡材料是我們工作中運用頻率比較高的一種文書,如何寫好事跡材料是擺在黨員干部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。而我們一些同志一提起寫事跡材料便十分頭疼,不知從何下筆,寫起來更是不得要領,常常會把先進事跡材料寫成工作總結,把先進個人事跡堆砌起來做成“流水賬”。

近日,筆者在收集“兩優(yōu)一先”先進事跡材料時發(fā)現(xiàn),不少鄉(xiāng)(鎮(zhèn))黨員干部將日常工作開展情況與先進事跡材料并為一談;有的將個人曾經(jīng)獲得過的榮譽稱號等同于先進事跡;還有的將事跡材料寫成匯報材料等等,以致寫出來的東西泛泛而談,平淡無奇。筆者認為,寫先進事跡材料亦有“竅門”,唯有把握好以下三要素,方能吸引讀者,感染讀者。

  調研要細,莫要走馬觀花。很多時候,我們寫出來的事跡材料之所以平淡無味、缺乏溫度,不是因為我們文字表達能力有多差,而是我們對先進事跡掌握不多、了解不深,說直白點,就是調查研究不夠細致。有道是,調查研究,貴在細致。黨員干部只有深入一線調研,仔仔細細、認認真真地詢問了解,才能獲得準確詳實的事跡,才能增強典型材料耐讀力、感染力。然而,現(xiàn)實中,有的同志開展調查研究時坐不住冷板凳,收集事跡素材時走馬觀花、蜻蜓點水,更有甚者搞起“擺拍”等等。不僅違背了調研的初衷,更滋生了形式主義之風。對此,廣大黨員要以積極負責認真的態(tài)度投入調研工作,著力在“細”字上下功夫,全面掌握先進事跡的背景資料以及全貌,做到心中有數(shù),特別是對其中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和重要過程,一定要深入挖掘,知深知細。唯有如此,寫好先進事跡材料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,無本之木。

事跡要真,切忌人為拔高。先進事跡材料的事跡是否真實,直接關系到先進典型的生命力。只有絕對真實才能使先進事跡真正具有教育人、鼓舞人的作用。然揆諸現(xiàn)實,人為拔高的事跡幾乎成為我們現(xiàn)在典型宣傳的一個通病。例如:記者深入基層采訪、民警全力破案、老師教書育人、醫(yī)生救死扶傷等等,這些本屬于分內(nèi)工作,是職責所在,但在某些地方卻成了先進事跡,被樹為典型宣傳。這樣不切實際的拔高宣傳,不是夸贊和表揚,而是吹噓,是先進貶值的表現(xiàn),不僅達不到預期的宣傳效果,反而讓人感覺別扭,遭人詬病,很容易把人們的價值觀搞亂帶偏,讓人們無所適從。因此,作為黨員干部,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進思想、先進事跡和典型經(jīng)驗,一定要認真核對清楚,不允許有半點虛假、拔高、拼湊或張冠李戴的情況,不能把道聽途說、未經(jīng)核實的先進事跡和經(jīng)驗寫入材料。如果確實一時難以搞清楚,寧可暫時不寫,也不能勉強湊數(shù)。

切口要小,避免泛泛而談。寫先進事跡材料時,切口一定要小一點再小一點,格局要大一點再大一點,這樣既能從一個小切口切出一個大問題,又能有助于引導讀者認識先進,學習先進,增強材料的觸發(fā)力和感染力。巴爾扎克說,“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面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。”從小事情、小部分、小物件、小人物著筆,往往能寫出“用最小面積”驚人地揭示出大主題的好文章來。然而,在實際工作中,有的同志寫事跡材料時切口過大,觀點不集中,以致形神俱散;還有的同志寫先進事跡材料過于宏大寬泛,只能泛泛而談,內(nèi)容空洞等等。俗話說:找到小切口,才能深挖掘。一篇先進事跡材料要想深入人心,引發(fā)共鳴,并非靠立意“大而泛”來取勝,而是通過“小而精”出彩,只有大膽取舍,才能使事跡材料立意集中。

贊(0) 掃一掃加微信了解
未經(jīng)允許不得轉載:【代寫社】 » 先進事跡材料應當這樣寫

代寫社-專業(yè)文案代寫平臺

代寫服務案例展示

有代寫需求,可以隨時咨詢我們

支付寶掃一掃打賞

微信掃一掃打賞